首页 > 高职招生 > 正文

《关于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选拔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3-05-26 04:58:57 | 帮才招生网

《关于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选拔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选拔考核(以下简称“转段选拔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帮才招生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组织转段选拔考核,选拔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中职学生,到对口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就读,探索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紧密围绕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深化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考查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组织实施

试点高职院校会同对口中职学校自主制定转段选拔考核工作方案,在中职学段第四学期报省教育厅审批,经批准后实施。转段选拔考核一般放在中职学段第四、五学期,具体时间由中、高职对口院校协商确定,其中,专业技能考核不得早于第五学期。

四、考核对象

在相应年份被试点中职学校录取并在三二分段试点专业就读,且有广东户籍、正式学籍的学生。

五、考核要求

(一)转段选拔考核应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为依据,以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考核为重点,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中职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

(二)转段选拔考核采取中职学校推荐与高职院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案由高职院校会同中职学校制定,并报省教育厅和省招生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三)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须在第五学期前获得相应专业对口的下列资格证书之一:

1.获得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专业技能课程等级证书B级以上证书;

2.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含)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3.省(厅)局级行政部门或省级以上行政(厅)局授权的省级(含)以上行业学会颁发的中级(含)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获得广东省中职学校技能比赛优秀奖以上,或市级中职学校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

试点院校招生专业对以上资格证书的具体要求,由高职院校在转段选拔考核工作方案中规定。艺术类等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经高职院校申请、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可以免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四)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须在中职学段毕业后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学历证书。

六、考核工作程序

(一)学生报考

中职学校组织发动和推荐试点专业学生报考。非试点专业学生不得报考。

(二)中职学校推荐

中职学校根据试点专业学生综合文化知识、技能水平和德育方面的表现,按照高职院校招生计划的1.5~2倍的比例,在试点专业报考学生中,择优推荐参加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中职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依据转段选拔考核工作方案,以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考核为重点,制定具体的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应面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和公示。推荐学生基本情况、推荐理由等,应在中职学校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通过公示的推荐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考核程序。

(三)高职院校考核

考核由试点高职院校负责,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考核由高职院校采取笔试、认定等方式开展;专业技能考核由高职院校在对口中职学校开展,采取实操、面试等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原则上,专业理论考核成绩占40%,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占60%,具体可由试点院校协商确定。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整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核,采取项目考核等方式开展考核。具体内容和考核方式由试点高职院校会同中职学校自行制订。

试点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者,经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可以免予参加高职院校考核,就读相应专业。

七、招生录取

(一)试点高职院校依据转段选拔考核工作方案,在中职学段第六学期,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比例计算总分,根据考生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将考生成绩上报省招生办公室备案。

(二)省教育厅视对口中职学校相应专业招生规模、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意愿情况、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最终确定高职院校对口招生计划,对达不到要求的试点中职学校将减少对口招生指标或取消试点资格,对办学质量高、试点工作得力、效果好的中职学校可适当增加对口招生计划。

(三)试点高职院校招生领导小组在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中,按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考试累计总分从高到低顺序,依据省教育厅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会同中职学校面向社会进行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束后将拟录取名单报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备案、办理正式录取手续。试点高职院校根据省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的名单发放录取通知书,并将录取名单在学校网站上公布。

(四)已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在中职学校按照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学习,第四学年进入对口高职院校试点专业学习。未被录取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中职第三学年的学习,参加顶岗实习,准备就业或参加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招生考试。

八、工作要求

(一)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顺德区教育局应成立转段选拔考核工作小组,按照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方案,配合对口高职院校做好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工作;组织试点中职学校做好转段选拔考核和高考报名工作;加强对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

(二)试点高职院校负责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方案,经省教育厅批准同意后会同对口中职学校组织实施。高职院校可根据对口中职学校试点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学生素质情况,申请增加或减少招生计划。

(三)试点中职学校要配合高职院校实施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工作。组织发动和推荐符合报考条件考生报考,依据分工,配合高职院校组织实施转段选拔考核;统一组织通过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到属地招生考试机构办理信息采集、电子摄像等高考报名手续。

(四)试点院校在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阳光招生,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做到招生章程、考核成绩、招生录取原则、拟录取名单在本校的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教育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

(五)转段选拔考核是高职院校录取的重要依据,须参照国家教育考试的相关规定执行,严格考务管理,严肃考试纪律。考核、录取程序必须透明、公开,录取工作须在学校纪检部门监督下进行。

(六)转段选拔考核收费标准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有关文件(《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我省普通高考文化科考试收费科目的复函》(粤价函〔2009〕279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新增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3〕63号)执行。

(七)试点院校须按本通知要求,做好转段选拔考核工作。违反本通知要求,弄虚作假,将取消学校试点资格,并追究学校相关负责人责任。

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的旌湖之畔。千亩校园枕水而建,因势造园,既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又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传来的琅琅书声……处处透出和谐的人文氛围和清新的现代气息。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路应运起肇、应时而变、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学院之一。

  建立高职学院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创了“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全新办学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构建起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占地1166余亩,在校学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927人,其中正高52名、副高216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等6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6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固定资产达5.25亿元,馆藏图书98余万册。开设有59个专业或专业方向,是全国机械行业“数控”“焊接”专业的牵头院校,拥有数控、焊接、电气等一批国家、省级精品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按照“体制创新、省市共建、产业对接、校企合作”原则,规划497亩地,投入8亿元,与行业、企业共建“四川工程产学研园”,整合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试中心、区域技术服务中心等资源,协同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创新创业等,形成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

  产教融合,与中航集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该中心是中航集团在我省的6个军民融合工程项目之一。领军团队由我国著名材料时效分析专家陶春虎、8万吨模锻压机总设计师陈晓慈和学校材料学科带头人组成。联合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股份公司、中国物理研究院九院、420、624等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航空金属材料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承接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培训与西南地区检验检测服务。

  国际合作,与德国KUKA共建“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该中心是由省政府推动,省经信委和德阳市政府共同支持,学校承办的项目,针对我省工业机器人应用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器人应用研发,引领推动德阳国家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政产学研用融合,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该中心是由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阳市政府和学校三方共建。开展产业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德阳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目前已有先进制造数字化设计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信息中心、德阳装备制造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微波能中试基地等入驻。

  融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省级工程实验室”。由省发改委批准,学校在省经信委、德阳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投入6000万元,共建“装备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 三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在这三个领域开展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服务等。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组织我校与西华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我校面向四川省招收了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两个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生。学校探索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被教育部誉为“1221”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推广。

  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精心育人”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目前,21个少数民族,共计383名学生在校就读。学校开设了清真食堂,逢重大民族节庆日还组织开展庆祝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我校已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师生,交流学习。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大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肩负着“孕育国家建设之人才,开创高职改革之先河,发扬敢为人先之精神,促进社会经济之发展”的历史使命。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开放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根本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争做“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国家示范高职”,绘就中国现代高职传承与创新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恢宏蓝图!

与“《关于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选拔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推荐